附近一百元约_qq300块2小时快餐,100元三小时约,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

当前位置: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 > 志愿服务

云南安宁市青龙街道探索便民阅读新途径——“流动书包”,让书香盈满乡间

2024-08-30 15:38 来源: 人民日报

清晨,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。作为“流动书包”志愿者,杨勇早早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青龙街道文化站的图书馆,将村民预约的图书整理出来、放进包中。
“有人在家吗?我来送书。”杨勇身着标识明显的志愿者马甲,他一进村,村里人都知道今天又有书可读了。
村民李宁预约了一本关于树苗嫁接技术的书,“我们村依山而建,距离最近的图书馆有13公里。过去读书很不方便,现在就方便多了。”
居住分散、农活忙、交通不便,村里人以前的读书积极性不高。在安宁市西北部的青龙街道,尽管下辖的5个村(居)委会都建有农家书屋,且拥有上万册藏书,却很少有人来读书。
如何让书籍被利用起来?10多年前,青龙街道文化站当时的工作人员李桂萍萌生了送书进村的想法:“村民不愿意为看书跑一趟图书馆,我们就把书送到他们家里?!?/font>
说干就干,李桂萍和5名农家书屋管理员一起,用布包背起沉甸甸的书籍,走进村寨,把书分借给想读书的村民。于是,便有了大家口口相传的“流动书包”。
从收到“流动书包”志愿者送来的第一本书开始,李宁慢慢把读书变成了日常习惯,开始主动向志愿者预约图书。书籍、报刊,他想看的志愿者都尽力帮忙找到。
10余年间,“流动书包”的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5人,送书频率也从每周一次提升至每周两次?!傲鞫榘卑选笆槲荨卑岬教锛涞赝?,村民们逐渐习惯在家就能方便借阅。
为了让村民更便捷地选择书籍,志愿者把图书馆、农家书屋的书目制成图书清单送到村民家中。村民可根据清单填写借阅需求。养殖户渴望学习先进技术,村医想要钻研针灸知识,老年人希望了解养生之道……“流动书包”志愿者每次进村送书时,都会详细记录村民需求,提供“订单式”服务。
养殖大户杨荣华现在是“流动书包”的忠实用户,读了不少养殖类书籍?!耙酝龅揭恍┭撤矫娴囊赡言又?,只能凭自己的养殖经验来应对?!彼?,今年3月,“流动书包”志愿者送来农科类书籍,“我在养殖方面学到不少东西,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”。
去年,李桂萍退休后,杨勇接过了“流动书包”负责人的担子。每次进村,他和志愿者都会带上村民“点单”的书籍,同时将村民们读完的书回收、归还。
当地还定期开展摸底调研,根据村民需求更新购买图书,丰富图书种类;同时,积极协调各方资源,与云南省图书馆签订协议,每年新增1000册高质量期刊。
村民李大爷的儿子最近刚给他买了部智能手机。“可以用手机扫这个二维码,就能听到想听的书了?!薄傲鞫榘敝驹刚呱朴佬松厦?,向李大爷普及阅读的新方式。村里很多老年人在阅读上有不少困难,“我们将图书录制成有声读物,方便他们随时随地‘阅读’?!鄙朴佬怂?。
如今,农家书屋不再是等着读者上门,通过“流动书包”搭建的图书交流平台,让书籍报刊“流动”起来,走进更多村民的生活。截至目前,“流动书包”志愿者团队累计开展送书服务1500余次,送出政策类、科技类、文学类等各类书籍累计达15万册。
当地还借助“流动书包”推出有声读物、田间科技大讲堂、送电影下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开展多种主题的文化沙龙和读书分享会?!啊鞫榘搴?,大家更爱读书了。我们给大家讲强农惠农政策,也更好讲了。现在村民都主动跟志愿者说,希望‘多带点报刊,了解最新的政策’?!鼻嗔值佬贝魉?。(人民日报) 
相关新闻

图片头条

文明时评 更多…

专题专栏 更多…

中共中央宣传部?中央文明办 主办中国文明网?版权所有

京ICP备10031449号-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广媒)字第21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