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一百元约_qq300块2小时快餐,100元三小时约,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

当前位置: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 > 文明评论

让更多的街区文化空间为昆明添彩

2023-03-31 14:29 来源: 都市时报

春天是赏花的佳期,当下,昆明大街小巷正是花团锦簇之时。桃花、?;?、梨花……街边随处可见枝头鲜花盛开,吸引不少行人驻足欣赏,或是拍照打卡留念。再过一段时间,到了初夏时节,蓝花楹盛开,又会有一些城市街道成为花的海洋和“季节限定”景区。
俗话说“好花不???,因为花季更替是自然规律。但好景可以常在,特别是在城市街区,只要规划者和管理者精心设计,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,再以历史、文化等元素为街区赋能,就能塑造出有看点、有味道、有曝光率和回头率的街区文化空间。在昆明,这种“有文化”的街区并不少见,如春天绿柳成荫、冬日海鸥纷飞的翠湖片区,既有故事又好逛、好品的昆明老街,汇聚众多美食、以夜市经济为主打的南强街区,坐拥多幢老式建筑、以街边围墙立体彩绘为看点的巡津新村社区,等等。
放眼国内,具备历史、文化元素的城市街区很多,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知名的旅游景点和商业聚集区。有的成长为当地的文化地标(如上海外滩、北京大栅栏、成都宽窄巷子),有的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点(如青岛八大关、上海武康路、厦门中山路),有的成为被复制、模仿的标杆(如北京798、重庆鹅岭二厂),这些地方有的是街区,有的是过去相对封闭的厂区,经历了改造提升之后,文化属性飞升,空间向公众敞开,不仅为所在的城市提供了优质的文化供给,带动了旅游、商业的发展,还促使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把注意力放在“本地挖潜”上,既促进了地方文化历史研究,又借由这些街区传播了地方特色文化,还吸引到了更多的游客和商机,用一个支点撬动了多项成就。这么多的现成经验,很值得昆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习借鉴。
其实,“街区”是一个不带附加值的中性概念,几条街道围合而成的一片地区,就可以称为街区。它可以是乏味琐碎的居住区,功能单一的工厂区,也可以是“没得感情”的商业区。但如果街区有了文化空间这个附加属性,给人们的观感会大为不同——吸引力、曝光度会显著提升,品牌效应、集聚效应会接连发生,街区变化发展的速度会明显加快。而且,“历史”不一定是文化空间的必备元素,在城市化提速,城市范围急速扩张的今天,新形成的街区可塑性更强,创新的空间更大,创设文化空间的门槛更低。
昆明是特大城市,是有风景、有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省会城市,需要充实文化底蕴,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优质文化。而城市街区作为市民接触频率和融入程度相对较高的公共空间,若能加大改造提升力度,把文化空间属性赋予更多街区,形成“文在城中,文城一体”的状态,无疑对昆明城市的发展、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市民满意度、幸福感的提升,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置身人来人往的街头,就能沉浸在文化氛围中,这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体验。打造“幸福昆明”,需要有更多文化空间的参与。(陈唯一)
相关新闻

图片头条

文明时评 更多…

专题专栏 更多…

中共中央宣传部?中央文明办 主办中国文明网?版权所有

京ICP备10031449号-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广媒)字第211号